小儿肠炎,又称为小儿感染性腹泻,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,主要由细菌、真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感染引起,导致结肠炎症。以下是关于小儿肠炎的详细解析:
一、病因
微生物感染:最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感染,如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、沙门氏菌、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等。原虫、真菌及寄生虫感染相对较少见,但也可能引起肠炎。
其他因素:如过敏性因素也可能导致肠炎,需要去除过敏性的原因才能缓解。
二、症状
消化系统症状:大便次数增多、大便量增多、水分增多,大便性状可为黏液性脓血便或水样便。宝宝可能出现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腹痛等症状。腹痛多为阵发性痉挛性腹痛,若由痢疾杆菌引起,可出现里急后重感。
全身症状:发热(可为低热或高热)、乏力、烦躁、易哭闹、精神萎靡、嗜睡,甚至可能出现昏迷、休克等严重情况。
泌尿系统症状:严重肠炎可出现尿少、电解质紊乱、浮肿等症状。
脱水及酸碱平衡失调:表现为烦躁、口渴、口唇樱红、眼泪少、皮肤干燥、弹性差等。
三、治疗方法
控制感染:
70%以上的小儿肠炎为病毒或细菌感染,一般不用抗生素,只做液体疗法即可治愈。
但对于伴有明显中毒症状、不能用脱水解释的重症患儿、新生儿、小婴儿和免疫功能低下患儿,应选用抗生素治疗。抗生素可选头孢克肟颗粒、头孢噻肟、头孢曲松等,具体需根据大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调整。
微生态制剂:
可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,抵御病原菌定植、侵袭,有利于控制腹泻。可选用促菌生、乳酸菌素片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。
黏膜保护剂:
如蒙脱石散,对病毒、细菌及毒素具有固定清除作用,同时帮助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恢复和再生,平衡肠道正常菌群。
补锌治疗:
可缩短病程,促进恢复。
饮食疗法:
继续饮食,预防和纠正脱水、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。
其他:
抽搐者需补钙、补镁治疗。
中医药治疗如小儿香橘丸、保和丸、小儿百寿丹等,可配合中医推拿、捏脊等治疗。
四、预防方法
合理喂养:
提倡母乳喂养,添加辅助食品时每次限一种逐步增加,适时断奶。
人工喂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代乳品。
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:
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的清洁消毒,玩具等定期消毒。
避免交叉感染:
感染性腹泻的患儿需积极治疗,做好消毒隔离工作,防止交叉感染。
避免滥用抗生素:
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,引起难治性腹泻。因此,即使在没有消化症状的情况下,也应避免滥用抗生素。
接种疫苗:
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理想方法,国内外已有应用。
总之,小儿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,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,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。同时,通过合理的喂养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、避免交叉感染和滥用抗生素等措施,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肠炎的发生。